2024年10月21日到11月1日,COP16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16”)在哥倫比亞卡利舉行。以“與自然和平相處”為主題,COP16匯聚全球多國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國際組織等,共同探索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解決方案。COP16是繼COP15達成“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昆蒙框架”)后的首次締約方大會,共同審視“昆蒙框架”實施進展。
“昆蒙框架”行動目標15鼓勵公司定期監測、評估和透明地披露其對生物多樣性的風險、機遇、依賴程度和影響。騰訊也認為企業應該支持更多的行動目標,例如支持物種監測與保護、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等,并倡導可持續消費轉型。
為響應“昆蒙框架”,騰訊于2022年已發布《生物多樣性聲明》,承諾采取行動保護自然,并建立由董事會監督、ESG工作組統籌管理的管治架構,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的有效實施。在《生物多樣性聲明》中,騰訊闡明了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策略和方法,識別了三個主要路徑:生態友好運營、技術創新應用以及提升公眾自然可及性。
騰訊已將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承諾轉化為具體行動:
生態友好運營
騰訊致力于降低自身對自然的依賴,并發揮自身力量務求對生態環境帶來正面的影響。同時,為了提高透明度,騰訊參考國際框架,在每年ESG報告中披露其自然相關的管治、戰略、風險管理、具體舉措、目標及指標。
- 自然風險評估及管控。 騰訊已使用TNFD的LEAP方法開展自然相關風險評估,識別公司對自然的依賴、影響、風險以及機遇,指導運營及供應鏈制定自然相關的策略。
- 循環再用,減少廢棄物并保護生態。 騰訊與紅樹林基金會、啡芽咖啡共同開展咖啡渣回收行動,將咖啡渣進行收集并堆肥,用于生態保護中(包括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促進了廢棄物的減量、循環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技術創新應用
應用云計算、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技術,騰訊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系統保護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 全員行動。 騰訊發起“自然向好”全員行動,開發“鵝民環保行動派”小程序,記錄并激勵員工在通勤、就餐、辦公等方面的日常綠色行為,量化員工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績效表現。
- 物種識別。 騰訊基金會在2021年啟動騰訊守護雪豹計劃,開發了以雪豹為核心物種的“物種識別和數據管理平臺”,可識別31類高山生境的物種。2024年,識別模型進一步升級,應用了視覺通用監測模型YOLO-World的底層能力,拓展了保護物種的類別,并且可以適用于不同的生態系統。同時,騰訊還開發了公民科學項目的數字化工具“野朋友”小程序,讓公眾參與到識別物種的任務中。
提升公眾自然可及性
騰訊通過產品和服務,提升公眾的自然可及性及公眾對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認識和理解,推進生多主流化進展。
- 公眾參與。 騰訊基金會與SEE基金會、紅樹林基金會、中國國家地理等伙伴一同通過觀鳥活動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讓公眾更容易參與到生態活動中。騰訊開發了包含1,500種鳥類數據庫的“觀鳥君”微信小程序,其照片識別功能方便用戶在觀鳥活動中識別鳥類并獲取相關信息。不僅如此,用戶可以借助“觀鳥君”的GPS和AI圖像識別功能追蹤鳥類遷徙路徑,并上傳觀鳥數據供科研機構參考。
- 公眾科普。 騰訊以游戲科技生成大熊貓數字外形和數字棲息地,并通過騰訊混元大模型讓“全真大熊貓”能聊天、懂科普,打造全球首只“全真大熊貓”。公眾能和熊貓聊天、合影及學習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參與互動并助力熊貓棲息地公益項目。
騰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納入《與自然和平相處:工商業的解決方案——中國典型案例集》,并作為企業代表受邀參與COP16主題邊會,現場分享騰訊在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及科技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經驗。
秉持著“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愿景和使命,騰訊將持續應用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保護自然環境,踐行騰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承諾。